pg电子

    技术交流

    猪棒状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

    2018-08-15


    棒状杆菌导致猪的泌尿系统产生炎症炎症,症状是母猪外阴有脓性分泌物并不时排出血尿。据研究80%以上的公猪包皮内带有猪棒状杆菌而母猪的阴道内却很少见。然而棒状杆菌病只发生在母猪身上,且常在配种后或分娩后13周出现症状,因此很可能是配种时尿道口擦伤感染所致。对种公猪特别是身体较强壮的国外品种公猪配种前或定期进行包皮和包皮憩室清洗以防将病菌传染给母猪。公猪带毒母猪感染应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一、病原特点

    棒状杆菌病的病原体为棒状杆菌属中的肾棒状杆菌和猪棒状杆菌。肾棒状杆菌又被称为肾脏杆菌、牛肾盂肾炎杆菌。棒状杆菌菌呈短粗的棒状,形态呈一端常较另一端粗。肾棒状杆菌主要引起牛、猪的肾盂肾炎,对马、绵羊和山羊也有致病性。猪棒状杆菌通常具有多种形态,短的近似球形而长的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单在或成丛状排列。猪棒状杆菌无鞭毛、不运动、不产生芽孢,可引起猪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流行病学

    猪棒状杆菌一般存在于公猪包皮内,大约80%的公猪携带这种病毒,然而在母猪阴道内却很少见,但该病主要发生于母猪,通常于配种后数日出现症状。因此一般认为母猪配种时因尿道被擦伤而感染。所有家畜中只有猪对本菌有易感性。

    三、临床症状

    轻症病猪仅外阴有脓性分泌物并不时排出血尿,除此之外不见其他症状;情况严重的患病猪频频排出含有脓汁和血液的尿液,外阴部和尾部常沾有不洁污物。病猪食欲减退、感觉口渴,喝大量的水而且逐渐消瘦。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猪的尿道和膀胱,有些病例也可波及输尿管、肾盂和肾脏。膀胱内尿呈红色含有血块、纤维素、脓汁和黏膜坏死碎片。膀胱黏膜病初仅有小的、弥漫性的潮红区,至后期则大部分或全部发生出血变化和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输尿管被波及时出现肿胀、变粗、变硬、管壁变厚的现象,发生与膀胱黏膜相同的炎症变化。肾脏实质受侵害时则出现有变性、坏死等变化,肾脏表面可见有黄色带、黄色结节或弥漫性黄色病斑灶出于表面。

    五、预防和治疗

    为了防止散播病原要对患病母猪要进行隔离治疗,果断淘汰疑似传染源的公猪,采用人工授精可减少或杜绝该病的发生。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和广谱抗生素都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采用肌肉注射或拌料喂给均可。具体治疗方法是对病猪注射青霉素和止血敏,2次/天连用3天;间隔2天后再用恩诺沙星注射液倍量肌注连用3天。经过以上治疗一般病猪第3天血尿症状消失,且排尿频度减少,到了第5天即可恢复正常。

    母猪感染该病后必然会影响下一次发情及交配,对养殖场来说会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养殖户可采用人工授精方式来杜绝或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


    更多内容


    A

    2024年pg电子动物营养研究院联合山东省蛋鸡技术创新中心为全国不同区域蛋禽养殖场送检的玉米、豆粕、石粉、全价料等样品提供了检测服务,本文对部分检测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分析。

    A

    本文选取近期发表在美国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的一篇科研文献,展示大型鸡舍内部不同位置蛋鸡的生产性能差异和环境质量差异,以为规模化蛋鸡养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A

    本文选取近期发表在美国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的一篇科研文献,摘取主要研究结果,为改善产蛋后期蛋壳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A

    由于天气原因,昼夜温差比较大,最近技术走访和服务时,有客户反映个别区域的猪出现呼吸道疾病、保育猪及育肥猪出现肠道疾病问题。在此,pg电子饲料技术服务部温馨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点,减少疾病对猪场的困扰,为猪场增产增收。

    A

    采食量是影响蛋鸡体增重和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养殖一线经常出现蛋鸡采食量偏低的现象,经分析发现,除了与饲料能量浓度以及常规饲养管理因素有关以外,还与蛋鸡育雏育成阶段胃肠道的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选取2篇国际学术期刊文章,摘取主要的研究结果,阐明玉米粉碎粒度对雏鸡胃肠发育的影响,为蛋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