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电子

    技术交流

    猪疫病流行及防治分析

    发布时间:

    2018-08-15


    当前猪疫病的流行,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临床方面,猪疫病发生混合感染,非典型化、细菌病增多。现就猪疫病的一些新特点和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一、当前猪病新特点

    1.老疫病不断出现

    例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喘气病等。这几种疫病虽呈点状散发,发病限于某一个猪场或某一个猪舍,但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

    2.新病不断增加

    近年来,由于新品种引进,市场流动量加大,村镇交易市场和小型猪场防疫条件差等原因,使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猪圆环病毒型、猪伪狂犬、猪增生性肠炎病等新疫病不断传入,并在一些防疫条件差的猪场发生。

    3.一些疫病非典型化

    由于存在免疫压力,滥用抗菌药物,菌、毒株出现变异株以及临床症状非典型化,给诊断工作带来困难,从而造成诊断不及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多病原混合感染

    多病原混合感染已经成为疫病发生的主流,目前大部分猪场不同程度的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圆环病毒型、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5.老的疫病有新发生趋势

    例如猪喘气病和猪萎缩性鼻炎。过去,即使有发生,发病率也极低。近年来随着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生,猪喘气病在呼吸道综合症中处于混合感染状态。猪萎缩性鼻炎近年来在一些猪场发生,严重威胁种猪的安全,患病严重的种猪会出现鼻甲骨萎缩,呼吸困难,丧失种用价值。

    6.细菌病危害严重

    近年来细菌病的发生较多,例如猪支原体、猪衣原体、猪大肠杆菌、猪嗜血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及猪链球菌等。

    7.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由于滥用抗菌药和饲料中添加剂的增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例如大肠杆菌,在防治中效果就不理想,使人们产生无法防治的错误观念。

    8.免疫抑制类疫病应高度重视

    在临床上,一旦感染该病原,就能引起细菌、病毒、多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

    二、值得重视的传染病

    1.猪链球菌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对小猪的危害较大。该病主要以关节肿胀,皮肤出现丘疹样物为主。随着流行时间的延长,败血型、脑膜炎型占发病的主导地位,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猪链球菌是人畜共患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

    2.猪增生性肠炎

    由森氏细胞内杆菌所致,断奶后周龄~20周龄仔猪易感。症状:粪便变软、稀、暗红色,仔猪死亡率高。病程长的表现皮肤苍白、消瘦、生长迟缓,变成僵猪。病情严重的出现出血性腹泻,最后导致死亡。剖检变化以增生性肠炎为主,小肠末端及结肠增大,肠管膨大,肠黏膜增厚。浆膜有网状物,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个别病例肠腔内有血凝块。

    3.猪圆环病毒

    已经证实猪圆环病毒型易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危害严重,造成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和猪增生性坏死性肠炎。

    4.猪副黏液病毒病

    在国外已经开始流行猪副黏液病毒病。其中包括蓝眼病、仙台病、尼巴病和曼内格尔病。猪副黏液病毒病主要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

    5.猪肺巨细胞病毒

    又称包涵体肺炎,病原是疱疹病毒。可引起胚胎和仔猪死亡,发育不良,肺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幼猪有轻度肺炎。

    三、防治对策

    为促进养猪业发展,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必须贯彻和执行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1.保证种源健康

    种源健康是防止疫病,办好养猪场的第一关,也是办好养猪场的有利保证。

    2.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在一些小饲养场和一些小饲养户,认为免疫起不到效果,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存在侥幸心里,没有病时不注意防疫与免疫,常常出现重点疫病免疫空白,一旦发生疫病,经济损失巨大。加强动物疫苗免疫,虽然不是控制和消灭疫病的最好办法,但却是目前控制疫病的主要手段。

    3.加强疫病监测与健康监测

    搞好疫病监测与健康监测,是养猪场长足发展的保证。通过监测养猪场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混乱和造成的免疫麻痹现象,监测新发疫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新疫病的传人。

    4.提高诊断水平

    由于疫病的非典型化和混合感染,靠肉眼诊断已经成为历史,必须靠科学的检测手段。畜禽发病后要立即做出诊断,防止疫病扩散和蔓延。

    5.加强对小饲养场(户)的监督、管理与技术指导

    小型饲养场(户)存在较大隐患,多数管理不科学、引种复杂、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免疫空白、防疫措施与防疫制度不健全,很容易造成疫情的扩大与蔓延。


    更多内容


    A

    2024年pg电子动物营养研究院联合山东省蛋鸡技术创新中心为全国不同区域蛋禽养殖场送检的玉米、豆粕、石粉、全价料等样品提供了检测服务,本文对部分检测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分析。

    A

    本文选取近期发表在美国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的一篇科研文献,展示大型鸡舍内部不同位置蛋鸡的生产性能差异和环境质量差异,以为规模化蛋鸡养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A

    本文选取近期发表在美国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的一篇科研文献,摘取主要研究结果,为改善产蛋后期蛋壳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A

    由于天气原因,昼夜温差比较大,最近技术走访和服务时,有客户反映个别区域的猪出现呼吸道疾病、保育猪及育肥猪出现肠道疾病问题。在此,pg电子饲料技术服务部温馨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点,减少疾病对猪场的困扰,为猪场增产增收。

    A

    采食量是影响蛋鸡体增重和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养殖一线经常出现蛋鸡采食量偏低的现象,经分析发现,除了与饲料能量浓度以及常规饲养管理因素有关以外,还与蛋鸡育雏育成阶段胃肠道的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选取2篇国际学术期刊文章,摘取主要的研究结果,阐明玉米粉碎粒度对雏鸡胃肠发育的影响,为蛋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