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技术交流

    “南猪北移”拉开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大幕

    发布时间:

    2018-08-17


      生猪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收紧,我国南方环保压力增大,生猪养殖无序发展,养猪业经历深度洗牌。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南方省区不断优化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许多企业纷纷把建设重心由南向北转移,“良猪北养、精品南运”工程的大幕悄然拉开……

      “南猪”为何“北移”

      众所周知,畜禽养殖存在很多污染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及病菌传播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环保部门调查,养殖1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的生活污水,而一个规模化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其排放量不亚于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排污量。

      南方是传统养猪的重点区域,四川、湖南和河南的养猪数量位于我国前三甲。养猪人都知道,冲洗猪圈是养猪场废水的主要来源,废水所含的氮、磷等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粪污里的抗生素(防猪生病)和重金属(促猪生长)如果处理不好,会沉积土地和污染水源。在南方水网地区,尽管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但高成本的粪污处理设备和技术导致有的养猪户把养殖污水偷排漏排到附近的河沟中,监管难度大,使得当地水体黑臭、富营养化严重,已无法承载粪污污染等问题。

      为了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及新环保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猪场清拆行动,有些地区受到环保限制也开始禁养限养,大大削减了南方养猪大省的猪场数量。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生猪生产,优化生猪产区,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在调结构、去产能的同时,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水网较少、环保限制较少、粮食丰富便宜、土地资源广阔等条件吸引了众多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看好北方地区的发展潜力而投资建厂。

      北方猪舍个性化建设

      “南猪北移”可持续发展要从猪舍开始,北方建猪舍既有与南方建舍相似的方面,同时必须有符合北方自然气候条件的个性化特点。

      1猪舍选址

      北方平原地区宜选择地势较高、平坦且有一定坡度的地方,以便排水,防止积水和泥泞。地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北方山区宜选择向阳坡地,不但利于排水,而且阳光充足,能减少冬季冷气流的影响;地形宜开阔平整,不宜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否则会影响建筑物合理布局。北方寒冷地区特别要注意避开西北方向和长形狭谷地建场。

      2防寒与保温

      我国北方地区寒冷期长,猪舍建设必须考虑防寒和保温问题,为了减少损耗,在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上应尽量减小建筑物外围面的面积,在保证舍内空气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应适当降低舍内高度。南向外墙不直接受寒风袭击,且吸收太阳辐射热;外墙可采用保温的墙体结构(空心墙、填充墙)或保温砂浆砌筑,可以避免冬春猪舍内墙结霜,以提高保温性能。坡面屋顶应设置天棚,天棚的高度以距离地面2~2.2米为宜。屋顶构造应防范融雪期间水的渗透,以及因檐口结冰柱可能产生的影响。直接迎受冬季盛行风的外墙墙面,尽可能少开门窗。在夯实地面抹水泥砂浆前,在地面上铺一层厚5厘米的PS板,然后再抹水泥,这样可以避免猪只爬卧时热量的损失。

      3防风沙

      北方地区的西部春季风沙多,为防止沙尘入舍,外墙墙扇四周应加密封条(如木盖条或绒毡衬垫等)。加强冬季饲养管理众所周知,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下。因此,在北方发展生猪养殖业需要加强冬季饲养管理。

      规规避风险,未来值得期待

      尽管“南猪北移”大势所趋,大企业向北扩张更是刺激北方生猪市场,养殖户除了通过以上差异化技术提高产能,还要考虑环境保护、物流成本、运输方式等市场因素,以跨越障碍,规避风险。

      1科学规划,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

      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会因为地点的改变而消失。南方养猪场采用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在北方行不通。因为南方常年温热,粪污可以发酵,但在北方有着长达5个月的冻封期,没有温度支持粪污发酵,加上土地封冻,即使发酵也无法及时还田。如何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把猪粪和种植结合起来,建立猪-玉米、猪-水稻、猪-森林等多样化种养模式是科研人员及养殖户探索的方向。

      此外,养殖户在规划猪场建设时应做好环保设计,将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避免走上南方污染区的老路。

      2延伸产业链,解决活猪转运难题

      当前,北方的生猪出栏量持续上涨,但因其人口密度较低、猪肉消费量有限,大部分猪只销往西南、浙江地区。然而,远距离运输,既可能导致疫病扩散,也可能使猪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猪肉品质下降甚至猪只死亡。对此,有专家建议,东北生猪可以通过就地屠宰加工后进行冷链运输,以避免猪只活体运输产生风险。这就意味着,“商品猪生产-活猪屠宰-肉产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链将成为未来北方发展生猪产业的趋势。

      “南猪北移”给北方这片黑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广大生猪养殖户要把握“南猪北移”的机遇,遵循发展规律,放远目光,注重环境保护,借助先进的养殖技术,积极发展生猪产业链,助力我国养猪业生态化发展。


    更多内容


    A

    2024年pg电子动物营养研究院联合山东省蛋鸡技术创新中心为全国不同区域蛋禽养殖场送检的玉米、豆粕、石粉、全价料等样品提供了检测服务,本文对部分检测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分析。

    A

    本文选取近期发表在美国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的一篇科研文献,展示大型鸡舍内部不同位置蛋鸡的生产性能差异和环境质量差异,以为规模化蛋鸡养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A

    本文选取近期发表在美国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上的一篇科研文献,摘取主要研究结果,为改善产蛋后期蛋壳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A

    由于天气原因,昼夜温差比较大,最近技术走访和服务时,有客户反映个别区域的猪出现呼吸道疾病、保育猪及育肥猪出现肠道疾病问题。在此,pg电子饲料技术服务部温馨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点,减少疾病对猪场的困扰,为猪场增产增收。

    A

    采食量是影响蛋鸡体增重和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养殖一线经常出现蛋鸡采食量偏低的现象,经分析发现,除了与饲料能量浓度以及常规饲养管理因素有关以外,还与蛋鸡育雏育成阶段胃肠道的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选取2篇国际学术期刊文章,摘取主要的研究结果,阐明玉米粉碎粒度对雏鸡胃肠发育的影响,为蛋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